現(xiàn)在PM2.5主要由水溶性離子組分、含碳組分,以及其他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這三大類物質(zhì)組成。
無機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包括地殼元素和微量元素。地殼元素如硅、鈦、鐵、鈣、鎂等及其化合物,主要來自土壤揚塵、道路揚塵等;微量元素如鉻、銅、鎳、鉛、鋅、錳、砷、汞等,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的燃燒及工業(yè)過程。
口罩不僅可以用來防霧霾,還可以用來阻隔攜帶細菌、病毒的飛沫,這些飛沫可以通過空氣傳播,傳染性的飛沫核傳播距離甚至能達到約48米。飛沫是一種潛在的健康威脅,如果被吸入體內(nèi),達到一定接觸時間,身體抵抗力又剛好較弱,那么就很可能發(fā)展成疾病。春季是傳染病高發(fā)期,尤其要注意做好預(yù)防措施,在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佩戴口罩、就餐前做好手部清潔、鍛煉身體增強抵抗力等。
食品安全方面關(guān)注的重金屬污染,目前最引起人們關(guān)注的主要是汞、鎘、鉛、鉻,以及類金屬砷等有顯著生物毒性的重金屬。其中砷雖然是非金屬元素,但其來源及危害都與重金屬相似,所以通常也將其列為重金屬進行研究討論。重金屬主要通過污染食品、飲用水及空氣而最終威脅人類健康。受到重金屬污染的蔬菜、水果、糧食、魚肉等并不能通過浸泡、清洗或蒸煮來去除其所含有的重金屬。重金屬在環(huán)境中大多不能被生物所降解,相反卻能在食物鏈的生物放大作用下成千百倍地富集,最后進入人體。隨著人體中重金屬的蓄積量增加,機體便出現(xiàn)各種反應(yīng)而危害健康。有些重金屬還有致畸、致癌或致突變作用而危及生命安全。據(jù)研究,重金屬污染經(jīng)食物鏈放大隨食品進入人體后主要引起機體的慢性損傷,進入人體的重金屬要經(jīng)過較長時間的積累才會顯示出毒性,因此往往不易被早期察覺而在毒性發(fā)作前就引起足夠的重視,從而更加重了其危害性。
在食品加工、儲存、運輸和銷售過程中使用和接觸的機械、管道、容器以及因工藝需要加入的添加劑中含有的有毒金屬元素導(dǎo)致食品的污染。